波蘭必訪景點,歷史見證之旅:奧斯威辛-比克瑙集中營

探索波蘭最具歷史意義的景點——奧斯威辛-比克瑙集中營。了解二戰期間納粹德國的暴行,見證歷史遺跡,並反思人類歷史上最黑暗的時刻。

前言:波蘭與它的歷史印記

提到波蘭旅遊,許多人可能會想到蕭邦的故鄉、極寒的內陸氣候,或是這個國家歷經數次瓜分的悲慘命運。然而,波蘭的歷史不僅僅是關於國家存亡,更深深烙印著二戰的痕跡。

這次,筆者和友人終於來到位於克拉克夫(波蘭文:Kraków)、惡名昭彰的奧斯威辛集中營(波蘭文:Miejsce Pamięci i Muzeum Auschwitz-Birkenau),了解那一段我們都曾經在歷史課耳聞,卻很少有機會親自踏訪的往事。

奧斯威辛集中營的歷史背景

著名的集中營大門:「勞動帶來自由(Arbeit macht frei)」
著名的集中營大門:「勞動帶來自由(Arbeit macht frei)」

奧斯威辛集中營是納粹德國(Nazi Germany)於二戰期間建立的最大型集中營,它不僅是囚禁政治犯與少數族群的場所,更是納粹執行「最終解決方案(The Final Solution)」的核心地點。

關鍵歷史時間點:

從1933年起,希特勒的親衛隊便開始在德國建立集中營,奧斯威辛集中營在1940年,於當時被德軍併吞的領土——今日的奧斯威辛(波蘭文:Oświęcim)郊區建立。初期目的是用來囚禁政治犯、猶太人和其他T-4(註)行動中,納粹德國認為不應該存在的「不健全」社會元素,例如殘疾人士。

1944年起,奧斯威辛的附加功能還有大規模消滅猶太人。根據官網記載,德軍處置這些人的方式,包括毒氣室、強迫勞動,甚至是人體實驗。

1945年一月,由於蘇聯軍隊進逼,德軍試圖銷毀證據,包括自己炸了焚燒場,並將部分人們轉移至其他囚禁處,因此現行比克瑙集中營,還可以看到當初炸毀的痕跡。

註:T-4行動(德語:Aktion T4)是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戰後 ,針對納粹德國曾執行的、系統地殺害患有身體殘疾或心理、精神疾病患者的「安樂死」計劃所使用的稱呼。在此計劃中,有數以萬計乃至數以十萬計的「通過決定性的醫學檢查被判為病入膏肓無可救藥的病人」被醫生殺死。

  • 1940 年:奧斯威辛集中營在納粹德國佔領的波蘭領土上建立,最初用於關押政治犯與猶太人。
  • 1942 年:集中營開始大規模實行種族滅絕計畫,設置毒氣室與焚化爐。
  • 1944 年:納粹在此大規模屠殺猶太人,成為歐洲猶太人大屠殺(Holocaust)最殘忍的象徵之一。
  • 1945 年 1 月:蘇聯紅軍解放集中營,納粹在撤退前試圖銷毀證據,炸毀焚燒場。

根據官方紀錄,超過 110 萬人 在奧斯威辛喪生,其中大多數是猶太人。此外,納粹還在此進行人體實驗、強迫勞動,以及對身心障礙者的T-4 行動(Aktion T4),企圖實行「種族淨化」。

參觀奧斯威辛-比克瑙集中營的完整攻略

1. 預訂門票與入場方式

奧斯威辛集中營屬於熱門景點,建議提前至少兩個月透過官方網站預訂門票。線上付款後,票券將寄至電子郵件,入場時需攜帶護照與電子票。

線上付款完後,會寄票到信箱,當天抵達集中營時,直接走進去過安檢,並到櫃檯領取自己語種的貼紙就可以了。

2. 交通方式

筆者當天從卡托維治(Katowice)火車站出發,搭乘火車前往奧斯威辛站(Oświęcim)。

抵達後可選擇:

  • 步行:約 15-20 分鐘
  • 公車:火車站前有接駁車可前往集中營入口

3. 參觀流程與導覽資訊

進入集中營後,每位參觀者會獲得一副耳機,跟隨導覽員進行參觀。

奧斯威辛集中營

參觀當時囚犯居住的牢房、焚燒場等。其中有幾間不能拍照,是大屠殺過的人的鞋子、行李和頭髮。接著中間會休息十分鐘左右,需要到入口處等黃色接駁車,到另一個比克瑙集中營。

比克瑙集中營

比克瑙集中營是一個更荒涼的場所,人們在曾經有牢房的地方數起磚頭標記,放眼望去,很整齊、系統性的牢房讓人害怕。後面就是一大片森林,當時候就算設法逃出德軍眼線,在這麼寒冷的地方,也根本不知道逃去哪裡。

牢房外德軍行刑式槍殺人們的地方。左邊建物的窗物是緊閉的,讓裡面的人只能聽到槍聲,卻看不見發生什麼事,藉此製造未知的恐懼,

在比克瑙集中營,從豎立起來的磚頭,可以看到當初建物密集之程度。

當時被運送到集中營的人們,會經歷一個「挑選」的過程。德軍將人們分成男人一隊、女人及不分性別的小孩一隊。通常十六歲以下和年長者會直接被殺死,剩下的由德軍決定是否有利用價值。

在另一個房間裡,牆上掛滿死者的照片,從記錄上可以發現,如果本身職業是醫生或技師等,入營到被處死的時間會拉比較長,意味著對德軍比較有利用價值。

焚化廠和毒氣室。在進入毒氣室前,人們會被要求脫光身上衣物,身上任何有價值的東西,都會被留下來。

德軍為消滅證據,緊急炸毀的焚化廠。

歷史不應被遺忘

二戰在歐洲是從1939年德國入侵波蘭開始算起,同年蘇聯因為與德軍簽署的「德蘇互不侵犯條約」(英文:Nazi–Soviet Pact),也從東邊入侵。在兩場行動中,大量波蘭人遭殺害或遣至賽爾維(英文:Serbia)亞,直到1941年,德軍破壞條約攻打蘇聯,史達林才轉為同盟國之一。

當時被抓去集中營的猶太人,來自所有納粹德國掌控的地區,包括北歐、巴爾幹半島等等,但其實不只是猶太人,很大一部分受害者是波蘭人及其他民族,而同性戀、耶和華見證人、政治犯等,也在納粹的名單上。

集中營不是每個旅客心目中必去的景點,畢竟有些人可能有敏感體質考量,但筆者覺得親自到大屠殺發生的地方,是很有教育意義的行程之一,這也是歷史被記錄的必要,提醒後人不要再犯一樣的錯。

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?你可以透過以下方式支持我們:
✔️ 贊助支持我們持續更新此網站:小額贊助 | 每月贊助
✔️ 分享這個網站給身邊任何要出國的人
✔️ 馬上預訂下一次旅程的住宿

作者:Mar Chang